Search

Joe:「中國最近民間企業和家庭,資產縮水很多,有點慘烈,阿習的政策砍向中國人民,殺的比美國制裁的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Joe:「中國最近民間企業和家庭,資產縮水很多,有點慘烈,阿習的政策砍向中國人民,殺的比美國制裁的還兇狠,美國是制裁中國官僚,中國是制裁中國人民。」

繼阿里巴巴之後,騰訊也跌出全球市值前10大排行榜,凸顯中國監管整頓風暴的衝擊,騰訊市值為5563億美元,低於美國晶片製造商輝達(nVIDIA)的5585億美元,降為全球市值第11大公司。至此,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中已無中國企業身影,是2017年以來首見,目前市值前9名依序是美國蘋果公司的2.5兆美元、微軟的2.3兆美元、Alphabet的1.9兆美元、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的接近1.9兆美元、亞馬遜的1.8兆美元、臉書的1.1兆美元、特斯拉的7572億美元、波克夏的6304億美元、台積電(2330)的5689億美元。

2021年1月,在中國內地資金南下抄底港股推動下,騰訊股價曾創歷史新高,距離1兆美元市值大關僅咫尺之遙。但後來市場情緒急轉而下。中國加大教育、遊戲、網路等行業的監管力道,拖累科技股倒成一片,騰訊進一步下挫,一度成為全球市值失血最多的股票,其獲利預測也逐漸下調,從反壟斷到數據安全再到限制未成年人遊戲時間,處罰與新政陸續推出,均令其獲利前景蒙上陰影。

中國央行公布調查報告,超過一半受訪者表示最近2年沒有儲蓄行為,2成受訪者無法應對意外支出。此外,多數受訪者對投資理財認識不足,且對收益過於樂觀,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「2021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」,在約14萬份成年受訪者樣本數據中,有56.6%受訪者表示近2年沒有儲蓄行為。

而最近2年有儲蓄的,18至30歲受訪者的比例為46.75%;30至40歲的比例為43.91%;60至70歲的比例為43.23%;70歲以上的比例為50.43%,在有貸款的消費者中,58.97%表示目前債務負擔較輕,33.72%表示負擔較重,7.31%表示負擔非常重,合計超過40%受訪者表示負擔較重和非常重,在應對相當於3個月收入的「意外支出」方面,59.67%受訪者表示現有的儲蓄足以應對;18.74%表示在賣掉部分金融資產,如提前支取定期存款,賣出基金或股票後就可以應對;16.01%表示需借錢才能應對,5.58%的受訪者則表示肯定拿不出。

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表示,一般來說居民收入會轉化為消費,部分收入則會流向投資,比如理財產品。近2年,居民負債壓力增大或與住房貸款、消費金融快速擴張有關,消費者對金融投資品的收益預期多呈現非理性特徵。在有投資行為的群體中,僅有28.23%的受訪者的收益預期在5%以內,且中青年群體的非理性程度更大,同時,消費者對分散化投資理念缺乏足夠的認識,比如,僅有48.37%的受訪者能認識到投資單一股票的風險要比股票型基金大。

https://www.cna.com.tw/news/acn/202109080157.aspx?fbclid=IwAR0I93TJVQO_3gUKe1kxvZf4Ce6_UvXBHyxEwUa5nVXN1Qkcig5XGZ2wqe0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property/20210916/KRVNXESJR5E4ZO2BK7SMTGM7PM/


Tags:

About author
分析可以天天做,但是操作可不能天天做 趨勢的變化很多時候是模糊不清的,短暫的上漲隨後可能是激烈的下跌 冷靜的觀察趨勢的變化,等待趨勢形成後再進入市場操作,才是正確的態度 過於急於進入市場,好像手上沒有交易單就會失去賺錢的機會 這就像賭徒手上只要有錢就會迫不及待的把把下注的心理是一樣的 在市場生存,沒有看到有把握的波段趨勢勿下注 90%的時間都是觀望伺機而動,等待好時機再進場 非常簡單但卻要學習很久才能控制的住
經濟、政治、歷史、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,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、國際商品投資、外幣定存、總體經濟、各國股市投資、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討論區
View all posts